探秘 栏目 >>

想窃听?没门儿!中国将发射全球首个量子卫星!
想窃听?没门儿!中国将发射全球首个量子卫星!
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预计于2016年7月发射。发射成功后将可以实现全球的高技术通信。另外,京沪干线也正在筹建之中,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这既是中国首个、更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
 
图为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副总设计师周依林(左三)与工作人员在量子卫星旁忙碌。
该卫星的发射将使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量子通信网络。据悉,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
 
图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总设计师朱振才(右四)、副总设计师周依林(左四)与工作人员在量子卫星旁合影留念。
量子通信到底是什么?
 
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2个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技术等等;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
 
图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总设计师朱振才介绍量子卫星上的量子纠缠源,这是卫星上最重要的单机之一,主要负责产生纠缠光。
量子通信,国家信息安全的“终极武器”。量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图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演示实用化量子通信产品进行远距离保密通话。
量子通信举个例子就是:
 
黑哥要给远在北京的你送信,于是派了一个信使乘飞机过去。这个信使从一盒扑克里随机抽取了一部分纸牌带在身上。等信使到了北京,然后联系我说“我到了,请发信息过来吧”,于是我用那盒扑克里剩下的纸牌做密钥把情报加密,发送过去。在信使查看纸牌前,谁也不知道纸的状态,但当他一打开纸牌,他同时也就知道了我那边纸牌的内容,也就是密钥。这样情报接收方就可以解密收到的信息,获得情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第三方进行破坏,比如在半路抢走信使的扑克牌(密钥),或者对通信进行侦听,他都无法得到情报的内容。
 
图为5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拍摄的量子卫星的星上单机。
对于长在红旗下的黑哥来说,最自豪的莫过于祖国的飞速发展,而量子通信再一次让黑哥认为,我泱泱大国,果然人才辈出。
 
由于超高安全、超大容量、超远距离保密通信、传输系统(几乎无法破译),就连美军也对此充满期待。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成果,也使我国走在了量子通信技术的世界前沿。
 
图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总设计师朱振才(左)与副总工程师周依林在量子卫星旁合影留念。
潘建伟在2015CNCC的主报告提到,目前在中科院的支持下,执行一个量子科学卫星的先导专项。现在正在进行研制,这颗卫星会在2016年上半年发射,在国际上会率先实现高速的星地量子通信网络。这样的话,用光纤来做城域网,用卫星来做广域网,就可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图为在量子保密通信上海总控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工作。
图为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内的量子模拟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超冷原子光晶格平台的激光伺服系统。该平台可以人工操纵冷原子的量子状态,从而模拟一些难以操纵的、复杂物理系统的机制。
潘建伟表示:“在信息科学方面,有信息安全的瓶颈。比如说芯片可以有后门,在光纤当中也可以对光路进行无感窃听,对服务器也可以进行窃听,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窃听和黑客攻击模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的增加,传统上认为很难破解的东西很容易就被破解了。”
 
图为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内的量子模拟实验室拍摄的超冷原子光晶格平台的激光伺服系统。
“这样一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在原理上可以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模式。网络犯罪每年给全球带来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是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评估,更不用讲在国防安全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了。”
 
图为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拍摄的量子卫星总装厂房。
中国成功研制、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有三种类型: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返回型遥感卫星、通信卫星。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具有发射不同类型卫星的发射设施,并设有光测、遥测、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
卫星地面观测网的控制中心和若干地面台、站,配备有中国研制的计算机以及遥测、遥控、跟踪、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远洋跟踪测量船配备有对地球静止卫星入轨段测轨、测速等设备。
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出处:军事黑科技公众号

栏目:探秘
2016-05-31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科普Ai(Ai.wx24.cn)
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