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要在太空建太阳能电站?
中国要在太空建太阳能电站?
据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代表6日透露,航天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团队已开展太阳能电站具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空间太阳能电站能干啥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太空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或是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都在开展研究。张柏楠对其发展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绿色环保。”张柏楠说,“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很小,而且完全不依赖地球资源。”


同时空间电站的发电效率远高于地面太阳能。太空里可以连续接收太阳能,不受季节、昼夜变化等的影响,接收的能量密度高,是地面平均光照功率的7至12倍;同时可以稳定地将能量传输到地面,基本不受大气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已设计出几十种概念方案,五院团队提出的“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获得了2015年世界太阳能卫星设计竞赛第一名。


张柏楠认为,空间电站在技术原理上已没有太大问题。太阳能帆板在卫星上广泛应用,而且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微波转化效率等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为该系统的研发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要达到工业应用标准,对发电量要求将很高,至少是兆瓦、G瓦量级,太阳能电池板也可能要用平方公里来计算。


“有专家建议先建一台兆瓦级规模的试验系统,发射到太空开展实验。”张伯楠透露。

你敢想吗?太空建个发电站
1968年美国科学家彼得·格拉赛(Peter Glaser)首先提出了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将无比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放置在地球轨道上,组成太阳能发电站,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转化成数千兆瓦级的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成微波能,并利用微波或无线技术传输到地球。


有资料称,从理论上说,在阳光充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每平方米太阳能能产生1336瓦热量,如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部署一条宽度为1000米的太阳能电池阵环带,假定其转换效率为100%,那么,它在一年中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差不多等于目前地球上已知可开采石油储量所包含的能量总和。

我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四步走”设想
第一阶段:2011年-2020年
充分分析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需求,开展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详细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重点验证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高效大功率太阳能发电技术、大型结构的展开组装技术和高压供配电系统,主要有地面大功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地面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地面对平流层飞艇无线能量传输试验、依托空间站的大型结构展开及装配技术试验等。


第二阶段:2021年-2025年


利用我国的空间站平台,在航天员参与下,进行我国第一个低轨道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研制,在2025年开展系统验证。重点验证大型结构的空间展开及装配,大型空间聚光系统及其控制,大功率电源管理系统,大型结构的姿态控制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激光、微波),空间太阳能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等。


第三阶段:2026年-2040年


在低轨关键技术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经济上和技术上更为可行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方案和关键技术,突破轨道间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研制地球同步轨道验证系统,大约在2030年左右发射,进行空间-地面、空间-空间无线能量传输,开展系统验证,为商业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运行参数。系统运行寿命10年。初步考虑该系统在低轨进行自主空间组装,并利用空间站和航天员进行部分组装工作,同时解决空间装配中出现的问题,组装测试完毕后,整体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


第四阶段:2036年-2050年


结合验证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技术发展,研制我国第一个商业化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实现空间太阳能电站商业运行,运行寿命30年以上。

空间太阳能电站面临的巨大挑战
不过,当前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首先是技术难题,对于现有的航天器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规模大,质量达到万吨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4个数量级,需要采用新材料和新型运载技术;面积达到数平方公里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空间组装和姿态控制技术;功率大,发电功率为吉瓦,比目前的卫星高出6个数量级,需要特别的电源管理和热控技术;寿命长,至少达到30年以上,比目前的卫星高出一倍以上,需要新材料和在轨维护技术;效率高,需要先进的空间太阳能转化技术和微波转化传输技术。


其次是成本问题。有专家估算,建设一个天基太阳能发电站需要耗资3000亿至10000亿美元。因此,成本问题可能是制约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概念、新技术和大规模商业化之前,收入难以补偿整个系统的建造和运行成本。


再次是环境影响。虽然空间太阳能电站功率很大,但由于微波能量传输距离远(36000公里),根据微波能量传输特性,实际接收天线的能量密度比较低。


最后是运行问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运行中还有许多问题,其中包括需采取相应措施对波束进行安全控制问题、对于飞行器的影响、空间碎片可能对空间太阳能电站造成局部损害、易攻击性、可能成为空间垃圾等。此外,还有轨道和频率、产能、发射能力等问题。

域外方案

美国:1979 SPS基准系统,这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系统设计方案,由美国在1979年完成,以全美国一半的发电量为目标进行设计。其设计方案为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布置60个发电能力各为5吉瓦的发电卫星。


集成对称聚光系统:NASA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SERT研究计划中提出的方案。采用了位于桅杆两边的大型蚌壳状聚光器将太阳能反射到两个位于中央的光伏阵列。聚光器面向太阳,桅杆、电池阵、发射阵作为一体,旋转对地。聚光器与桅杆间相互旋转以应对每天的轨道变化和季节变化。


日本:分布式绳系卫星系统,为减小单个模块的复杂性和重量,日本科学家提出了分布式绳系卫星的概念。其基本单元由尺寸为100米×95米的单元板和卫星平台组成,单元板和卫星平台间采用四根2千米~10千米的绳系悬挂在一起。单元板是由太阳能电池、微波转换装置和发射天线组成的夹层结构板,共包含3800个模块。每个单元板的总重约为42.5吨,微波能量传输功率为2.1兆瓦。由25块单元板组成子板,25块子板组成整个系统。该设计方案的模块化设计思想非常清晰,有利于系统的组装、维护。但系统的质量仍显巨大,特别是利用效率较低。


欧洲:太阳帆塔,欧洲在1998年“空间及探索利用的系统概念、结构和技术研究”计划中提出了欧洲太阳帆塔的概念。该方案基于美国提出的太阳塔概念,并采用许多新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了可展开的轻型结构——太阳帆。其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总重量、减小系统的装配难度。其中每一块太阳帆电池阵为一个模块,尺寸为150米×150米,发射入轨后自动展开,在低地轨道进行系统组装,再通过电推力器转移至地球同步轨道。由于该方案采用梯度稳定方式实现发射天线对地球定向,所以太阳帆板无法实现持续对日定向。

出处:军事黑科技公众号

2016-03-12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荐读
 · 是真的吗 | 通过水母能帮助人类实现永生的
 · 超人工智能将如何导致人类灭绝或永生?
 · 机器人能丰富人类生活——只要在我们掌控
 · 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是否应该信任人工智
 · 机器人或将重建道德伦理体系
 ·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不会真正死亡,而是去了
 ·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密密麻麻.....
 · 隐藏在海底的神秘智慧生物“USO”比“UF
 · 现在,你的双手可以真正地进入虚拟世界了
 ·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着怎样的
热搜
 · 看懂《异形:契约》真心不容易
 ·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执法船:中国“海警290
 · 盘点近年来科幻片中外星人实力排行榜
 · 揭秘电视分辨率:1080p、2K、UHD、4K、8
 · 史上最具影响力的50件科技产品
 · Ai 到底是个什么鬼?
 · 攻克百年难题,扭转“角度” 石墨烯可变超
 · SpaceX实现人类史上首次海上回收火箭,马
 · 图说熊猫“吃相”
 · 美国海军的重要作战支柱:移动目标用户卫
浏览
 · 安卓之父:我要用人工智能改变未来
 · 无人机刺杀总统背后,AI军事化的浩劫只是
 · 揭秘凯西·兰德拉姆外星人接触事件
 · 马云对话扎克伯格全文:人机大战、虚拟现
 · 超燃 科幻类游戏电影震撼CG大混剪
 · 短吻鳄竟攻击吃掉同类!自相残杀为哪般?
 · 刚过完26岁生日,哈勃望远镜就立功啦~它发
 · 当小天体撞击地球,我们能做的有这些...
 · 如果恐龙不灭绝,活到今天会怎样?
 · 人类文明在宇宙文明等级里面排不上名
如版面不完整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Ai时代(Ai.th1w.com)
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